道教禮儀---傳承

道教禮儀---傳承

我國上古郊天祀地,以卦象卜辭演繹人事,戎祀並重,正教合一,國設祝史之官,專司祭祀,其後方士盛行,道術已彰,黃老道、方仙道及太平道等,已教團型態活動於民間,比張道陵設二十八治,成為教區之後,道教才開始正式的有了教會之組織。

  魏晉南北朝時,道教因人才輩出,經典大備,已由民間進入宮廷,迄唐興於開元年間,始至崇玄管、開道舉,並以首相副相領宮觀使,諸路、府、州之宮關,一 律置提舉、提點、管勾等官,宋代一仍唐制,臣僚退職,轉居宮觀為養老投閒之職,授以祠祿,元代授邱長春祖師真人之位,使領天下道教事,邱祖羽化,由其徒相 繼接任,明時授張天師高爵,並另在中央設道錄司,府設道紀司,州設道正司,縣設道會司,各有僚屬以管理天下宮觀及道士,併負甄拔給牒之責,在制度上十分嚴 謹,是時教業昌盛,天下景從。

  及清朝,因道教思想不利異族統治而未獲清廷提倡乃寖衰。目前教會乃借用人民團體型態所組成,於中央設總會,省及院轄市設分會,縣及省轄市設支會,但其實質已與道教原有制度相去甚遠。

  由於道教流佈既久且廣,宗支至多。早期以樓官派及驚傳為主,後以宮觀遍佈天下,同時諸山叢興,流派更多,但仍不離以積功修德,敬修神人相感的積善派; 研證經義,敬修神人相險的經典派;陰陽推演,敬修神人相應的占驗派;飛符演法,敬修神人相通的符籙派,及煉養結丹,敬修神人相發的丹鼎派等五大道派為主 流,其中符籙派又有正一、淨明、三茅、閣皂的分支,而丹鼎則有五祖七真及南宗、北宗的區分,嗣後又有東派、西派的興起,而目前則係江南以正一為多,華北以 全真為主。至其傳承則南派以師徒為宗,北派以叢林為尚。

  道者裕達得道功果,必先行道,行道之前必須知道,如要知道,首需學道。人若立志向道,於學道而知道後,尚須經過傳度的儀禮,由信徒正式進門入道而成為 教徒。以全真為例,宮觀後院多設道院以充學者修真學習之所,宮觀分為二種,一種稱為小道院,有傳經授法之義務,二日十力叢林,由傳戒傳度之特權,道者得經 介紹擇日詣小道院拜觀主為師,觀主得為之「簪披」,依字派賜予道名,但須留本姓,自此結髮成髻,改穿道袍及白布高襪,雲履青鞋,習字讀經,灑掃炊事,擔水 負薪無不服勤,如值十 信徒經傳度入道,如其修持進步,方可分別受予宗教師之資格,其職又有二類:

  一、道職:分為八等十六階,以宏揚教義力行修持為主,故其職等亦以「宏、揚、扶、持、宣、傳、講、演」八字為階,再以道教二字為級,如初授「演教師」 者,晉級時及授給「演道師」再陞即為「講教師」,以此類推,晉陞並非易事,「宏、揚、扶、持」四等階曰「內殿師」,「宣、傳、講、演」等階曰「外殿師」, 具有內殿師資格者,方得主持傳度典禮,並得簽署度牒及授職證書。

  二、法職:亦即神職人員,以修建科醮行法接天為主,故其職帖內容繁複,其授職儀式亦曰奏職或授籙,未經授籙不得充任高功法師主持醮典,及具名開榜合進 表,蓋因三界諸天均無案也,其職等自「三五都功經籙」、「都功盟威經籙」、「太上盟威經籙」、「上清五雷經籙」、「上清三洞五雷經籙」、「上清大洞經 籙」、「三清三洞經籙」計七階,依據九轉運簽規定,其陞職更為困難。道教是重制度、重法統、重教規、重傳承之宗教,雖曰講究自然飄逸,但對教法非常維護, 門派雖多,傳承方法則一,惜以近時教制迭遭破壞。

-----友善連結-----
 
 
 
 
 
 
更多連結

服務專線:02-2732-4477
 
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