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對老人安養的看法

道教對老人安養的看法

一、醫藥衛生延長了人類的生命:

1.老年人口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而不斷增加,我國的老年人口,已經達到百分之七,逐漸的成為一老年人的社會。

2.由於生活富裕,醫藥發達,老年人雖經屆齡退休,但絕大多數身體健康,而智慧更為圓融,是社會上的重要資源。

二、道教是一個「敬老」的宗教:

1. 道教以「長生不老」為修道者的目的,因此在修持方法上,除了道德上的要求外,著重於「養生術」的實行,不但要使人身體健康,而且在外形上要「返老還童」, 在心理上要「天真無邪」,在不受物慾影響的情況下,永久快樂的生存在現實的世界上,與教人「放棄生命,尋求解脫」的宗教,在本質上完全不同,基本上,道教 是一個「貴命重生」的宗教,不但尊重生命,而且敬重老人。

2.道祖老子要世人「慈心於物,正己化人,矜孤恤寡,敬老懷幼」,即儒家也要人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」,都是要世人在社會責任上去盡一份心力,而達到「老有所養」的目的。

三、對老年人安養的考量:

1.社會結構改變,家庭型態也起了很大變化,在大部份的「小家庭」中,已經沒有老年人的生存空間,因此老年人的最佳去路,就是安老院,容易形成老年人心靈上的空虛,也造成家人親情上的疏離,而失去了人類天倫上的樂趣,違悖了我國孝道上的精神。

2.為了維護我國的民族精神,並回饋老人過去對國家及社會的貢獻,積極推行「祖孫三代同堂」的新家庭制度,才是維繫血肉親情和家庭倫理的最佳途  徑,而且符合道教「敬老懷幼」的倫理宗旨,及符合人性的要求。

3. 目前社會上,公立及私立的老人安養中心不少,但仍不敷實際需求,應鼓勵公益事業機構普遍設置安老處所。如屬公立或非屬宗教團體設立者,應該按現有宗教開闢 宗教堂室,並經常舉辦各種宗教的教義研修活動,以滿足老人的信仰精神生活,但忌以「特定宗教」的設立方式,而形成圖利某教的偏差現象。

4.應普遍設置老人的社團,不但有助於社會建設,而且讓老年人有「退而不休」的心理建設,有助於消除老人的寂寞和被遺忘的感覺。

四、結語:

1.多顧及老年人的心理和感受,而予以適度的調整和救濟。

2.肯定老年人的社會價值,借助老人的智慧和經驗,以強化社會建設。

3.推行三代同堂的新家庭制度,維護家庭倫理的高境界。

4.孤苦無依的老人,必須由安老院全面安養,並且引導參與正當的宗教活動

,以充實其精神生活。

-----友善連結-----
 
 
 
 
 
 
更多連結

服務專線:02-2732-4477
 
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