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廟宇活動>堅拒中國謁祖 台南慈聖宮深耕官田 - 日期:2013-09-12
〔自由時報記者黃博郎/官田報導〕
「神明來台已幾百年,應該把到中國謁祖的人力、物力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!」慈聖宮主委陳俊銘說,慈聖宮多年來深耕地方文化工作,積極發揚神農大地庇護農民的精神,為老農民舉辦晚會,也為小朋友安排人文科技巡禮,培養立足本土、放眼世界的視野。
慈聖宮連續五年獲選全國績優宗教團體,創下「五連霸」的輝煌紀錄。陳俊銘指出,據內政部統計,全國登記有案的寺廟就有三萬多家,今年包含所有宗教在內,僅有二百四十九個團體得獎。且內政府審查相當嚴格,要連續五年獲頒績優宗教團體並不容易。
他分析,慈聖宮是相當本土的廟宇,當年先奉祀隨鄭成功和陳永華來台的太子爺,繼而主祀神農大帝,也因嘉南平原農業發達而得神農大帝護佑。幾百年來,神明和信眾的關係密切。別的廟舉辦活動,不是大搞煙火秀,就是請來熱鬧的陣頭或勁歌熱舞、甚至鋼管秀,根本不管民眾想看什麼。
他說,慈聖宮的神農大帝鑑於當地多是辛苦的老農民,下旨要對老人家心存感恩,每年神農大帝聖誕不是為自己祝壽,而是為老人舉辦感恩晚會,專邀文夏、文香等老人喜愛的歌星獻唱,讓老人家開心。
廟方也相當重視下一代的教育,為了讓小朋友了解本土文化,並具前瞻性和世界觀,每年太子爺聖誕時,慈聖宮都會邀專家學者為官田小朋友舉辦人水科技巡禮,除參訪史蹟,也到南一中、成大、南科等地參觀,讓他們更能掌握時代的脈動。
廟方還積極整理地方文史資料,在一個被視為偏鄉的小地方不斷挖掘在地的歷史,陳永華開發台灣的資料在這裡最齊全,對台灣農業和水利有功的八田與一也獲慈聖宮的信眾參拜。因為對廟方人員來說,與其去探討中國的「祖廟」在哪裡?如何回去謁祖?還不如更深入了解在地的文化,花更多力氣照顧本地的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