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概述

道教係我國固有之本土宗教,源遠流長,歷久彌新,與民俗相揉合,是大多數國人共同信仰之宗教,不 但對我國社會產生過長久之安定作用,對我國之文學、書畫、音樂、塑雕、戲劇、舞蹈等藝術及天文、地理、曆算、醫藥、冶鍊、化學和建築等科技,有過重要的發 明、貢獻和影響,與我國之學術思想史、政治思想史及民族革命史,亦有密不可分之關係。

  遠在伏羲時,已有卦象之造作,用來解釋天道,決定人事和以祭典崇祭祀神鬼。皇帝時已經知道順符天地的自然法則及死生說法,建立明堂,封禪山川,以政行 道,以道輔政。其後經歷堯、舜、禹、湯以迄文、武之一千五百多年間,如屬賢君,均遵皇帝之道,敬天修禮,以道治國,共設祝史之官,專司祭祀,巫?之屬,至 為盛行,乃有「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」的說法,戎是國防,祀就是宗教。

  至周代時,太上道祖老子在周朝擔任柱下史及守藏史,因此有機會博覽群書,不但通曉王家之學術,而且繼承黃帝的道理,崇尚自然化育萬物以適應人性,順符 道德與天合體,首先假名「道」即宇宙的本體,即是萬物的本源,他的思想超脫自然,而且崇善反暴,是稱黃老之學。其後的莊子,就承襲了黃老學術,當時的墨 家、名學、法家、乒家、刑家及陰陽家等,他們的學術思想,大部分源自黃老思想之道家,且逐漸形成了黃老道及方仙道的盛行,儒生如講天道與人道的關係和觀 念,仍舊是遵循道家的說法。

  其時我國的祭祀制度和宗教活動已經非常完整,如對天、地、星辰、時祀、山川、社稷、五祀及厲神的崇信,是我國當時的普遍宗教思想和現象,而對老子的崇 拜,自秦漢,已經是普遍的宗教信仰。西漢文景時代,由於推行黃老之治而天下太平。武漢之時,雖言獨尊儒術,但儒家儘言人生入世之學而不談神道,因此它不是 宗教而不用宗教儀式。東漢時學道之士張道陵 在鵠鳴山中苦修道法和神學,並且依照上古封禪郊祀的制度,訂立了三種科儀,敬天理神,規範信眾,以道家的思想,陰陽家的學術和神仙家的方法,結合當時盛行 的老子信仰,形成一個有組織,有制度的教團,正式用道教之從事闡道利生宗教活動,古代奉道之士的方士,自此以後亦漸稱為道士了。

  張道陵正式行教初期,號稱天師道,設二十八治,信者以四川漢中一代為主,嗣後張衡到江西龍虎山講道傳道,長江以南地區,道教方始漸盛。當時道教教人誠 信不欺之理,人如有病或有罪,均需首過其罪,承認自己的過錯,用清靜、懺悔來化育人民,又設義舍、義米出外之人可以免費住用,人人認為方便;再那同時,於 及所奉之太平道已甚流行,惜後被張角等人所利用。

  魏晉南北朝時,敬神祀祖的道教已經十分流行,當時人民因痛恨世間奸詐殘忍,知識份子多信老莊之道,蔚成一時風尚,解釋老莊之著作很多,五胡亂華之際, 亦藉道教組織及民族意識,而發揮其高度潛力。南北朝時,南朝的陶宏警和北朝的寇謙之,都被尊為國師,講道授徒,朝中大臣,多數成為他二人之弟子,一時間 宮、觀、院、壇之建築及祈禱齋醮之舉行,以及勸善規過,化民成俗的功德比比皆是,此其前,句容的三矛,西山許遜的淨明及葛玄的閤皂等道派已經大盛,迄至唐 代,道教已經風行天下盛極一時。傑出的道教先師如葛洪、陸修靜、陶宏景,對道教理論的確立,經典的編纂、修養成就及科儀的刪訂,均有卓越的貢獻。

  唐朝雖然教派很多,但宮廷之內特別尊崇道教人士,有名之大臣如魏徵、李泌、李白等都曾當過道士,公主入道為女冠者甚多,儼然已成風氣,玄宗時在京師設 立崇玄館,建太清宮,以首相為宮使,並領崇玄館事,於各州郡設紫微宮,以副相領觀使,史稱宮關使,以主管天下之道教宮觀,開元二十五年並置玄學博士,每年 依明經之列甄拔「道舉」,考試老、莊、文、列之經義,時稱道學,高道羽化,賜諡○○先生。

  宋時仍因唐制以首相副相為宮觀使,另置「道學」為道者教育機構,而且子女如為女道士或童子入道者,均須入學,入學甄試以誦讀道德經、南華經、靈寶經、 度人經、救苦經、玉京山及消災經等可以斷句為中式,並由試官給據以名報有司。宋代天子多崇信道教,行政上因受道教影響而尚寬厚,國內之宮觀在制度上規定為 大臣退休賦閒之所,並列「祠祿」以為支應,政教配合,最為和諧,是道教最為安定之時期。因此,唐、宋兩代,道教名人輩出,是道教之極盛時代。

  遼金時代,華北一帶興起三個新道派:全真道教、真大道教及太乙宗,其中以全真教範圍最廣,勢力最強,影響最為深遠,金元之際,全真龍門派長春真人邱楚 機跋涉萬里,西過流沙而至雪山面謁成吉思汗,元太祖設經莚恭聆邱祖順應天理,以柔克剛,只殺愛民,敬天重道的宣化,大表敬佩而奉為國師,稱為仙翁,併力維 道士安全,因而大河南北百姓多賴道教以為庇護,一時黃冠滿天下,是以中原方未遭致類似西域之慘禍,宋朝遺臣遯隱於道教以黃冠終老者,概不追究,百姓於入道 後,則免伕役稅賦,其時,有名的道人,多稱先生或真人,地位十分尊崇,但以道教民族意識濃厚,於元中葉以後,對道教崇信漸衰,藉故盡焚道藏,廢置宮觀,道 教因而衰退。

  朱元璋創建明朝,多賴道教支流異端的紅巾之力,太祖深悉道教崇尚慈愛自然,且言天道靡常唯德是歸,不利於專制統治,固於得國之後,雖然表面尊崇道教, 實暗壓抑道教,力使道教思想完全脫離塵俗不涉世事,而專司齋醮祀典,道眾之傳習更加例禁,至此道教型態大變。滿清入主中華,深知道教富於民族思想,於是道 教大受貶抑,以致教義不彰,日益寖衰,但民間祈禳敬祖仍多延請道流,習俗婚喪,仍本道教成規,但道教本旨已經彌晦,致使市井游閒之徒,以及種種愚昧落伍之 迷信行為,多託名依附於道教,乃致積非叢尤,使道教蒙謗至深,部分知識份子,因不明道教本義,輒以淺見詆毀道教,而迄今依然。

-----友善連結-----
 
 
 
 
 
 
更多連結

服務專線:02-2732-4477
 
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